课程思政案例库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务工作 > 课程思政案例库 > 正文

《局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腹后壁局部解剖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量:

附件2:

《局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授课教师单位;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授课教师姓名:李立新)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局部解剖学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1.5

 

56

开课专业

临床医学

授课对象

大三学生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描述《XXX》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包括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思政内容挖掘及教学融入等情况。)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和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机制,全面提升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为引领,将思政元素融入在《局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构建了《局部解剖学》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

1.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器官与结构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也是医学中最具人文精神和实证科学精神的学科。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课程思政工作贯穿《局部解剖学》专业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各个环节,将教书育人融入了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2.设置课程目标

局部解剖学的课程标分为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3部分。

思政目标:(1)把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2)树立感恩、敬畏,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学会尊重和感恩大体老师;(4)培养学生的医德、担当、职业素养、科学精神(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6)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颈部、上肢、下肢、胸部和腹部、盆部、会阴、脊柱区等区域的局部解剖结构,以及各层次结构的毗邻关系;(2)理解各局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依据;(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完成人体各局部的解剖操作。

能力目标:(1)能理解和简单模拟身体各局部临床手术操作过程;(2)能利用解剖学理论基础分析各种手术并发症产生的原因。

3.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

“三全育人”教师是关键。如何发挥解剖学教师育德主体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解剖学教师在课程思政工作中,始终坚持4个“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坚持自身修养和言传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真正落实“全员育人”的课程思政方针。

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组织解剖学一线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提升授课教师团队的德育素质:通过定期参加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观摩学习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参加本校和解剖学会组织的课程思政研讨会和教学比赛;申请本科生教学改革项目等活动等,既提升了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又强化了专业教学能力,从而调动授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以学识能力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4. 深度挖掘提炼思政元素

根椐《局部解剖学》的特色和优势,结合教研室的自身发展,深度挖掘提炼学科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以下几方面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局部解剖学》课堂全过程:

4.1紧跟时代步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绪论讲解《局部解剖学》的发展史时可延伸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人民平均寿命显著提高,医疗保障体系有序发展,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大,公共卫生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非典”、“新冠”期间,中国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取得了最终胜利,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产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和国际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时代赋予我们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远大抱负和理想。

4.2 追溯我们解剖学科发展史,传承先辈优良传统  我们解剖学科由王寅教授于1950创建,后期的发展中,解剖学科与组织胚胎学科的分分合合并不断发展壮大。为满足教学需要,王寅教授带领其他老师克服重重困难到处收集大体标本,并吃住在实验室,精心制作了一批又一批陈列标本,这些标本现陈列在人体形态馆中。解剖学科的前辈们,发扬了舍小家顾大家,全心全意致力于解剖学科发展和医学传承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引领同学们要牢记使命、珍借观在、着眼未来、传承先辈的优良传统。

4.3 开展“感恩无语良师”的医学人文教育  《局部解剖学》课程离不开“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通过开学笫一课给大体老师献花致敬仪式、清明期间线上线下的祭奠缅怀活动、组织学生线上观看纪录片《医道初心》,纪念遗体捐献者感人事迹、布置学生完成“给大体老师一封信”和带领学生参观人体形态馆等多项活动,使学生树立感恩、敬畏、奉献的价值现。

4.4结合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在专业授课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适度地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解剖臂丛神经时,讲述华山医院顾玉东院士对上肢局部解剖学的钻研和探索。他曾在解剖学实验室完成了大量的上肢解剖操作,终于成功地创建了臂丛神经损伤修复的经典术式;在解剖肝脏时介绍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事迹。

1   课程思政内容一览表

课程内容

思政元素与培养目标

头部

在进行脑的解剖时介绍脑功能区的发现和定位、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大胆存疑、小心求证的科学品质。

颈部

1.在解剖甲状腺时介绍“大脖子病”(即地方性甲状腺肿),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食盐加碘,基本消灭了此病,感叹中国政府为人民的幸福所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胸部

1.由肺的功能,引出2003年“非典”事件和2019年“新冠感染 ”期间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最终取得全面胜利,培养学生临危不惧、敢于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

2. 讲述肺段的概念、名称和位置时结合临床简述肺段在胸腔镜切除早期肺结节的临床意义,激发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局解是做好临床工作的基础。

腹部

1.在进行肝脏解剖时介绍吴孟超院士通过刻苦钻研、实施了中国第一例肝胆外科手术,成为肝胆外科之父,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现身医学。

2.在解剖肾时介绍 “人工肾”的概念,并讲叙“人工肾”的发展,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和学无止境的意识。

盆会阴部

1.在讲授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詈关系将它们形容为小桥流水,用形象的比喻来加深同学们的记忆,避免在以后的临床手术中误扎输尿管。告诉学生临床工作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医疗技术,更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待病人的一颗仁心。

脊柱区

结合背面的体表标志,介绍相关的一些针灸穴位,弘扬祖国医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上肢

1.在进行臂丛解剖时介绍顾玉东院士在实验室完成了大量的上肢解剖操作,终于成功地创建了臂丛神经损伤修复的经典术式。让学生学会坚持、养成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在解剖腋窝时结合“腋臭”手术,介绍相关医学发展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意识。

下肢

1.结合坐骨神经的位置和特点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对行动不便者要有“爱心”,养成关心爱护患者的“医者仁心”。

4.5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以对尸体的解剖为基础,尸体经过福尔马林处理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学生对局解课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并对尸体产生恐惧心理,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我们局部解剖实验室己安装通风交换系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授课环境,但近距离解剖操作如翻开肌或腔内解剖时,难免会有刺鼻、辣眼晴等不适,学生会因此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操作,可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

4.5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将《局部解剖学》建设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明确的课程目标、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课后讨论、结合线下解剖操作实践以及授课教师在课堂的启发引导示范,实现了“局部解剖学”教学从线下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向为双向的、有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的新型教学活动,实现了学生们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腹后壁局部解剖

(二)教学目标

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敬佑生命、学会尊重大体老师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知识目标:1.掌握腹后壁的局部解剖结构,以及各结构的毗邻关系;2.理解腹后壁各结构相关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依据;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完成人体腹后壁的解剖操作。

能力目标:1.能理解和简单模拟肾切除术、肾置换术、胰腺部分切除术、输尿管结石取石术等临床手术操作过程,2.能利用解剖学知识分析上述各种手术并发症。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1.课前准备 预先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确定好主刀、 助手、观察员等角色,督促学生严格按分组时的既定安排轮流担任主刀,以避免出现总是主刀或总不主刀的极端现象,增强学生的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致敬默哀 组织学生在解剖操作台旁边站好,向大体老师致敬默哀,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并表达对大体老师的敬意与感激。

3.教师示范操作 在解剖腹后壁、近距离解剖操作时,福尔马林气味教浓,难免会有刺鼻、辣眼晴等不适,学生会因此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操作,可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

4.课内讲解  教师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在解剖肾的过程,除了讲解肾的结构、毗邻关系外,可向同学们讲授“人工肾”的概念、并介绍“人工肾”的发展,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和学无止境的意识;在解剖腹主动脉的3个不成对的脏支、剖查胆囊动脉时,让学生沿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右支至胆囊三角中找到胆囊动脉;但也有胆囊动脉直接起始于腹腔干,于肝固有动脉的外下方与其平行走行至胆囊;并伴有双胆囊管。在剖査肠系膜上、下动脉时,一般在平第1腰椎和第3腰椎水平均能找到其在腹主动脉的发出处,但也有分布于大、小肠各部的分支血管来自腹主动脉发出的一支主干血管,与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有同等营养作用;并伴有腹腔干发出2支血管至脾(其体积是正常脾的3-4倍)。就上述两个变异情况而言,要通过强化以腹主动脉为“宗”,沿着其各分支的走行逐步剖査,定能清晰找出目的血管的走行与分布,将“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厚植于学生心中。

5.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学生局解操作时,对有结构变异、手术、畸形、病变等情况的标本,按照操作提示往往找不到预期的结构或者中途结构被损坏,学生会因此而放弃相关操作。此时,教师需及时引导学生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以收获较好较全面的局解操作效果。

6.课内小结 组织学生对本次课的解剖操作进行小结,对于难于找寻、难以显示的结构予以指导。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82.8%的同学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授课方式,对于局部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75.55%的同学认为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良好,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过程中围绕医学人文伦伦理元素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如开学第一课的给大体老师的献花致敬仪式和清明节组织的线上愐怀无语良师的活动,分別有94%和84.9%的同学认为很有意义,并愿意积极参与;对于局部解剖学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法,75.25%同学认为很有价值,获益匪浅;在解剖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不怕苦、不怕累,能克服各种困难完成解剖操作;各组之间互动良好,对一些变异、疾病和重要结构在线上和课堂上互相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必然要求。从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来看,学生对融入课程思政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接受程度比较高,但相对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效果仍需进一步提高。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凝练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

本课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课程思政工作贯穿《局部解剖学》专业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了:课堂与课后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将教书育人融入了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将教书育人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