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谌素素)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病理学 |
课程性质 |
专业基础课 |
学 分 |
5.0 |
学 时 |
96 |
开课专业 |
临床医学专业 |
授课对象 |
第四学期 |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描述《XXX》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包括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思政内容挖掘及教学融入等情况。)
(一)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病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病本质,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重在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学科。一是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教学内容充满唯物辩证法,要求学生要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看待和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二是科学性和客观性强,在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上,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坚持追根溯源、融会贯通;三是指导性和实用性强,在临床上,病理学知识可以分析和解释病情,同时还可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工作。
基于病理学课程的三个性质,决定了病理学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病理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个器官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继而熟悉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和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在课堂上通过设置一部分自主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教学通过小班临床病理讨论,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病理学课程的开设时间是在大学二年级,这一时期的学生已完成了由中学向大学生活的过渡,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医学发展历史中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等融入病理学课堂,实现病理学课程思政,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社会责任,做一个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
通过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使学生对病理学学科的形成发展有科学的认识;对从事医学、病理学研究与教育的医学前辈的光荣事迹有深刻的感悟;对将病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有明辨的能力;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为人群服务的使命与担当,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二)思政内容挖掘及教学融入
病理学在教学上分为两部分:总论介绍病理学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主要阐述细胞和组织在疾病状态下对异常刺激的基本反应,是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各论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等,是在总论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各个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那么,如何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系统的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全员参与的、常态化的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呢?结合病理学课程的自身特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病理学课程内容挖掘及教学融入。
1. 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加强思政育人意识,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观念、相关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实现自然而然、润物无声地德育教育。
2. 挖掘课程自身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
在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课程自身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利用课程自身思政元素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枯燥的专业课内容,而非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导入真实案例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是一门需要献身的科学,医学发展离不开试验,许多试验又必须在人体上进行,这是医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征。在医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献身精神的医学家,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自己身上试验,不少人因此致病、致残,甚至献出生命。可以联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抗疫战中的医疗工作者以及疫苗研发过程中的志愿者,通过这种思政教育的引导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以身试菌,追求真理——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
1. 价值目标:
态度:(学生是否提前预习、按时完成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思政要点:结合课程内容,在讲授时有以下思政元素:
(1)通过“案例探案式分析”等方式,建立翻转在线课堂,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对应的答案,锻炼学生临床病理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逻辑思维和组织器官病变与疾病临床特征的临床病理思维模式。
(2)在讲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时,引入“幽门螺杆菌的发现”科学故事,让学生明白医学发展历史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
(3)要做有情怀的医生,有情有义,医患和谐,人文关怀;
2. 知识目标: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熟悉它们的发病机制,运用大体病变特点与病理镜下改变之间联系,分析临床病理联系。归纳总结分析知识点,关注学科前沿、临床治疗与转归,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及手段有一定了解。
3. 能力目标:(1)课前布置预习和题目,课中通过案例导入,学生从临床医生视角出发,探讨导致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体征等现象的根本原因,寻求病因的过程,需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才能找到最终的诊断,教师和学生互动,线上平台实时测试评价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再进行知识点总结分析,逐渐建立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逻辑思维和组织器官病变与疾病临床特征的临床病理思维模式。(2)在“病理改变”学习时,学会关联解剖、胚胎学及临床症状、体征等知识,融会贯通。(3)课后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方法总结、归纳知识要点。(4)学科前沿:课前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消化性溃疡的诊疗进展。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一)课前导学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双边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明 确 任 务 自 主 学 习 |
教师利用线上平台、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发送课前任务,提前已经将所有的课前任务资料上传到资料区,学生认领任务后,进行课前学习。 平台资料: 1. 病理学慕课: 视频 消化性溃疡 相关练习测试 2. 登录医学院虚拟实验平台: 虚拟仿真资料,大体和镜下资料;习题练习 3. 文献复习、临床病例讨论 4. 思考题 视频
思考题: 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2. 哪些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会造成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
1.教师用线上平台、QQ 群发布任务清单,包括开放性任务和确定性任务 2.上传知识精髓,习题,自我测验,尸检案例等至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电脑和手机均可登录)发布临床病例,查找最 新文献(布置 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思考题,并提交作业 3. 上课前 查阅学生测试情况,分析共性问题 4.在平台讨论区发起话题,与学生讨论 |
1.认领任务清单后自主收集资料,查找最新文献,形成感性认识,分组协作讨论 病例, 课中反馈 2.通过平台自主学习视频、做测试题目及预习作业(确定性任务)并获积分 3.在做测试题目中有疑问,可以提问 |
通过线上平台或群发布预习通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远程沟通和及时交流,运用最快 最方便的网络保证沟通无障碍。 教学平台测试模块,发布预习测试题目并统计分析完成情况,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 技能基础,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优化 过程性考核。 教学平台讨论区在线留言,使学生 的问题及时呈现,便于教师查看和 整理 |
(二)课中精学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双边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环 节 一 临 床 案 例 问 题 引 领 |
|
案例导入: 提供临床症 状、体征、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 资料等 提问,让同学们思考 |
学生课前针 对病例小组 讨论,课中 一组同学汇报病例讨论, 其他组同学提问或 补充 听讲,观看 并思考 |
让你做医生: 从医生的角度出发,观察患者情况 以及各项检查,分析有可能是哪种 疾病?为什么? |
环 节 二 深 入 探 究 突 出 重 点 |
重点一:病因 重点二:消化性溃疡病理改变 重点三:临床病理联系
课程思政:1979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约翰·罗宾·沃伦提出胃胃溃疡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1981年,马歇尔把幽门螺旋杆菌分离培养出来后,为了证明幽 门螺旋杆菌跟胃溃疡发病直接相关,他把细菌喝了下去,并罹患胃炎。他用自己的身体证明了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炎及胃溃疡的罪魁祸首。加深学生对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导致胃溃疡这一 知识点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医学发展历史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
|
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一步一步探索在病理特点中寻 求对应的答案,这就是锻炼学生临床病理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 力 用临床病理 联系为主线 展开学习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不同临床表现。 同学发言后教师点评和归纳总结 |
听讲,思考 并回答问题和师生互动 问题1:为什么胃液会消化掉自身的组织? 问题2:为什么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腹痛节律性不同? |
探索式教学: 以临床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现 象到本质的探究,就是一种科学探 索的过程。 重点知识教学: 病理改变运用以下两种 方法 ①比较记忆法 ②联系记忆法 临床病理联系: 运用启发式和探索式教学法: 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递进,寻求真知 |
(三)课后固学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双边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考核评价 知识拓展 |
1.35222葡京集团学习通线上学习平台 病理学-作业 (chaoxing.com) 2.绘制本章节的思维导图 1.走近前沿(文献,指南) 2.推送科技模块 3.科普知识 |
1.制作自测题,练习题,病例分析题,并有结果评价和积 分鼓励 2.思维导图: 可以有两种 手绘版或软件版 1. 告知查阅 文献网站和方法 2.推送科普 小视频 |
1 登录平台 做练习和测试 2.绘 制 思 维导图上 传,并互评 1文献检索 2 健康宣教 |
1.课后自测题检测学习效果,将得 分计入过程性评价,巩固课堂知识 点,进一步丰富考核评价内容 2.梳理思路,完整展 示整个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复习和记忆,达到学习目标。 1.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教学效果评价: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课堂氛围更轻松愉悦。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科学家精神思想体系。思政元素的引入后,学生不会只面对枯燥的专业知识,会激发学生的学系兴趣。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能够带着思考和探索的意识进行,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主动面对并解决并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水平的作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是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一代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都不同,这就反映出,教学的对象是符合时代特色的逐渐年轻化的学生。因此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意识到每一届学生都存在细微的差异。因此教师除了要善于发现不同时代下学生的特点,还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和知识广度。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其次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的学生都是具有丰富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杜绝一味的灌输,还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启发其思考。在课堂的引导能力这一点上,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其总结、归纳、研究和探索的能力。最后还要反思教学效果的追踪评价是否及时。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最直观反应教学设计和质量的依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完善教学各个环节的考核依据,以便及时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凝练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
特色: 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与思政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春风化雨育人、润物无声树人。
创新点:
(1)模式创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实现春风化雨育人、润物无声树人。
(2)机制创新: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学习过程促进交流和沟通,线上线下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思政元素全程体现。
(3)评价创新:构建包括知识考核、能力测评、综合素养在内的学习过程、学
习表现、学习效果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不再局限于知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