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案例库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务工作 > 课程思政案例库 > 正文

《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男性生殖系统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量:

附件2:

《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授课教师单位;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授课教师姓名:刘玉堂)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系统解剖学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5.5学分

 

112

开课专业

临床医学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描述《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包括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思政内容挖掘及教学融入等情况。)

 

章节

专业知识点

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方式

绪论

如何学习该课程

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尊重大体老师

介绍大体老师,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学习态度

骨学

骨的构造和组成特点

倡导尊老爱幼

老年人易骨折、小孩骨易变形着手

肺的结构

让学生深刻认识世界、理解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出

肾的结构和功能

遗体器官捐献的重要性

由人工肾和肾移植引出

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的位置和结构

正确面对挫折

司马迁受“宫刑”后,完成《史记》

女性生殖系统

子宫的位置、功能和毗邻关系

培养学生感恩母亲,尊重生命

讲述十月怀胎的艰辛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救人于危难

线上拓展资源发布胸外心脏按压术视频

心血管系统

形态、结构、分布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拥挤、改善生活环境、规律生活特别是不熬夜。

视器

角膜

遗体器官捐献的重要性

从角膜移植着手,一个人的眼角膜可以让六个人恢复光明

前庭蜗器

耳蜗

倡导全社会关爱老人

引导学生关注老年群体听觉下降需安装助听器

坐骨神经

行程

学好本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昏迷或瘫痪病人臀下放置便盆过久、盆边置于臀股皱褶处,都有可能使坐骨神经受压迫导致损伤

脑神经

三叉神经分布

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牙病不是病,痛起来就要命”入手,通过爱牙日来加强口腔预防工作

脊髓

脊柱畸形和椎间盘突出容易压迫脊髓

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

从椎间盘突出着手,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坐姿,尤其要注意不可长时间低头和久坐,避免脊柱畸形和椎间盘突出的形成。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和运动传导通路

注意团队合作

任意一级神经元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所传递的感觉或运动信息出现障碍

本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做“德高医精”医务工作人员。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睾丸

授课章节:男性生殖系统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掌握睾丸和附睾形态、位置和结构。输精管的行径、分部、形态特征和射精管的合成、位置、行径与开口。精索的组成与位置。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主要毗邻。阴茎的形态。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熟悉】会描述精囊腺的位置和形态特点。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阴囊的形态和内容物。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司马迁受“宫刑”后,完成《史记》,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启发式、直观演示法,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线上:学习通;线下:多媒体、板书。

思政元素:通过学生课堂查阅后人对于司马迁生平事迹以及后人对于《史记》的评价;引导学生做事要有毅力,在学习上不要畏惧困难,要学会迎难而上,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挫折。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1:会描述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组成及其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能描述各个器官在人体的位置和毗邻关系。

课程目标2:能自觉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疾病的产生与解剖结构的关系。

课程目标3:通过解剖学相关人文知识的学习,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程目标4:通过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养成独立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1.课前预习  学生通过学习通线上学习性生殖系统这一章节。

2.课堂测试  了解学生掌握性生殖系统这一章节的学习情况。

3.课内讲解  把学生共同性的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讲解清楚,再次强调。

4.课内小结  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

5.思政案例  通过对性生殖系统睾丸的学习及其引出本次思政案例: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女性承受的辛苦;由十月怀胎的艰辛,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妇幼的爱心。

接下来我们学习男性生殖系统,男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一般左侧略低于右侧;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

现在,通过学生课堂查阅后人对于司马迁生平事迹,另外请学生查找后人对于《史记》的评价,随后请同学大声说出来(同学会讨论一会儿)。

“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背后的司马迁

《史记》这部纪传体史书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很多人都不太喜欢读,觉得文绉绉的。所以,如果说要让大家说出其具体的内容,想必有很多人说不出来。

众所周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什么是“二十四史”呢?“二十四史”也称“正史”,是我国古代各朝代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也就是各朝代认准的官方“史书”,并不是坊间流传的各种野史的版本传说。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 24部史书。写到这里,顺带一提的是,《三国演义》不是正史,《三国志》才属于正史。

 

 

《史记》排在首位,也说明了其地位的重要性。当初司马迁写这部《史记》,其实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01 司马迁为何写《史记》?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一个有着深广学识的人,对哲学、天文及历史等皆有独到的研究。他有个宏图壮志的心愿就是完成一部著述上及轩辕,下至于汉的历史。

 

 

 

然而,遗憾的是,司马谈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却还没等着手开展就染上了重病,生命危在旦夕。

在临终之时,司马谈嘱托司马迁务必写一部通史,完成乃父的心愿。

 

后来,37岁的司马迁深得汉武帝赏识,做了太史令。太史令听起来是个官位,但是却并非一般人能够胜任,没有点文化知识水准和耐力,一般人也做不了,也不愿意去坐这样的冷板凳。毕竟,文字是枯燥乏味的,且这和钱财势力几乎不沾边,若非不是感兴趣,大概也干不了多久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司马迁是个有毅力的人,且也没有忘记父亲临终的嘱托,继位后开始天天琢磨研究着各种史料,国家藏书,准备开始写《史记》。

然而,不曾想,在他专心搞著述研究之时,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02 为何受到宫刑?

汉武帝时期,汉朝大将李陵战败被匈奴抓住了,司马迁受牵连而遭受宫刑,

宫刑,也就是阉割,这有多残酷,不用再细讲,大家都早有耳闻。自从受了宫刑之后,司马迁不仅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伤,精神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一度有轻生的念头。

后来,司马迁一想“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父亲的遗嘱没有完成,就这么死了,如何对得起老父亲的泉下之灵?”

再者,历史上那些伟人们,如屈原被放逐写了《离骚》、左丘失明写了《国语》,这不都是在经历磨练后才完成不朽著作的吗?自己再怎么都得留下点什么“痕迹”吧。

于是,司马迁便化悲愤为动力,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将历史以及种种对朝廷的牢骚都写进了《史记》作品中。

《史记》这本书记载的历史内容,其跨度时间之长,达3000多年,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书的规模之宏大,体系之完备,让后人所惊叹折服。

看到52万字,可能有些“杠精”要说了,觉得这是件容易之事。然而,我们不要忘记了,这并不是小说,而是历史,不容杜撰而来的历史,不是像如今的网络作者一样,随便码码拼凑就出来的。

这部书共有52万多字,共有130篇,共耗费了司马迁13年的人生!

03 为何推荐《史记》?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问,到底该读些什么书比较好。客观上说,提高文学底蕴和文化修养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多阅读古书籍,生活中我们常用的许多警世句子和历史典故,基本都是出自于古书。

比如《史记》这部书,就记载了许多我们经常听到的各种经典典故,包括什么《霸王别姬》、《烽火戏诸侯》,以及各种常用的警句名言,如“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等。

比如许多人常说的“人尽可夫”这个词,就是语出《左传》《史记》。

“人尽可夫”,其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指所有的男人都可以作为丈夫。在如今的人们看来,这是一个妥妥的贬义词,专指不守妇道的女人。

而其实最早的时候,这个成语的本意并不是如此。

雍纠接到任务后,很是苦恼啊,去杀自己的岳丈,这不是良心泯灭吗?回到家后,他神情一脸紧张,雍纠的老婆雍姬见状,不断地发问,最后雍纠没忍住,将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妻子。

妻子听闻震惊不已,不知怎么办,跑去问了自己的母亲:“父亲和老公哪个更重要?”

母亲回道: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只要你愿意,任何一个男人都能成为你的丈夫!

这段一问一答的对话,可谓是经典!和如今很多女性问男人,“我和你妈掉水里了,你先救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当然,如今我们在鄙夷“人尽可夫”这个词的时候,也能从这故事里面看到了许多人性的东西。

作为我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史记》的地位和作用有多大不言而喻,这部史书对古代的文人骚客创作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鲁迅曾高度赞誉这部史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引导学生做事要有毅力,在学习上不要畏惧困难,要学会迎难而上,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挫折。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学习正常的睾丸,睾丸的位置和形态特点。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91.95%的同学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授课方式,对于系统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81.61%的同学认为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良好,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对于系统解剖学授课中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法,87%同学认为很有价值,获益匪浅对于学习过程中围绕医学人文伦伦理元素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如骨学标本实验第一课的向实验展台上的大体老师标本默哀致愐怀无语良师的活动,88.51%的同学认为很有意义,并愿意积极参与;认为可以激发同学们对于标本模型的尊重和爱护。对于实验课教学中模型和标本辨认的课堂互动,分必要79.31%的同学认为满意和20.69%同学认为一般,各组之间互动良好,对重要结构及体表标志等的寻找和触摸,以及课堂上互相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必然要求。从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来看,学生对融入课程思政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接受程度比较高,但相对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效果仍需进一步提高。

学生认真查找资料,积极讨论,课堂上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课程内容男性生殖系统,通过《史记》和睾丸相关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做事要有毅力,在学习上不要畏惧困难,要学会迎难而上,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挫折勤学苦干,脚踏实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夯实基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爱国敬业,有理想、有职业素养的医生。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凝练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

本课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课程思政工作贯穿《系统解剖学》专业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了:①课堂与课后相结合,②线上线下相结合,③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将教书育人融入了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将教书育人落到了实处。

通过学生自主查找相知识,培养学生查找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无数伟大作品的背后,都是前人无数个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年复一年的刻苦和专研。提升课堂参与感,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以及课后进行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将来要如何成为爱国敬业,有理想、具有扎实专业技能、有职业素养的医生。